及时按下暂停键⏸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我经常会想,要是生活有replay button
该多好,要是我从大一就好好练习编程能力,是不是也有机会参加计算机的竞赛?要是我考完四六级以后听英语老师的话一鼓作气把英语的证书都考下来,或者没有就此把英语扔到一旁,我现在英语的听说读写是不是都超好?要是我坚持把收藏的网课看完,现在是不是已经成为跨界高手了?要是我把时间管理的好习惯坚持到今天,是不是面对多任务就游刃有余了?这种想法其实没有太大意义,时间不会重来,即使让我重新来过,我能否坚定地做出难而正确的选择呢?
相较于replay button
,我认为pause button
更常用且可操作性更高。原本拿起手机📱是想看一下群里的通知,却不知不觉看起了推送和短视频;明知道有很紧急的事情要做,却因为别人的一句批评而深陷消极情绪;明明知道任务A更重要,却仍选择将时间花在一个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本来只想网购一个本子,却不自主地挑起了衣服···这样的场景数不胜数,很多时候我们处于这种失控状态。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果断按下暂停键,防止负面情绪伤人伤己。
我们的大脑中有两个小人,小人A喜欢轻轻松松,小人B喜欢自我约束。我们的大脑乐于处于愉快且低能耗的状态,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是小人A说了算,但这往往会让我们变得贪玩和懒散。当我们想做出改变时,小人A和小人B会在脑内开始打架,往往还是小人A获胜。就像我们在追剧时,想着看完这一集就去学习或者就去睡觉,但一集结束后,我们还未来得及打败那个想继续看下去的小人,下一级就自动播放了,这时我们往往会想,刚刚的剧情好精彩,不如就再看一集吧。
那小人B怎样才能打败小人A呢?以我个人经验而言,可以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内心的小人在斗争时,再努力挣扎一下,强迫自己去做另一件可以带来正向影响的事情,在事件的切换中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就比如我今天下午复习的节奏很乱,经常被别人打断,但我又不能对家人发脾气,晚饭后没复习好的失落感配上饭桌上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我突然陷入一种极强的消极情绪,对什么事情都失去了兴趣,但我强迫自己把刚刚看的视频回放的重点总结出来,但此时心情还是不好,于是我又去洗了个澡(即使我心情不好什么都不想做,但我知道洗澡极大概率会让我的心情变好,于是我就去做了),洗完澡果然心情就恢复正常了,我又可以重新投入学习中了。第二种,借助外界刺激,这种往往是不可控的,而且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玩手机的时候老板发来消息问任务怎么样了,逛街时看到群消息确定了考试日期等,这种刺激往往会马上给小人B注入能量,从而促使我们立刻放下手头的玩乐活动,转而投入学习或者工作。
多审视自身状态,面对行为上的自我放逐,及时按下暂停键。
昨天晚上睡觉时的一点思考
- 要想和比自己地位或能力高的人有效对话,首先要在认知领域上有相交,不要习惯做门外汉。
- 不要着急看到结果,把功夫花在关键事情上,改变自然就会发生。